10/01/2009

[心得] The day after tomorrow 觀後 (4)

4.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( 我不知道怎麼翻,但是據說...翻成溫鹽環流)

第一次出現是在氣象學家,向總統或是類似某某高峰會議報告的場合。你可以在下列我所提供的網頁裡,找到類似他所秀出來的投影片--溫鹽環流在北大西洋的分佈圖。在他的投影片中,他以虛線表示這個環流的分佈。

這是電影裡描述氣候劇變,一個極為重要的東西---實際上也真的是。這個字啊...就是溫度與鹽度的合成字。海水因為溫度與鹽度的關係,而有呈現不同的密度。大致上而言,赤道地區溫暖多雨,鹽分低,因此海水密度較小,會上升。極區溫度低,鹽分高,此處海水密度大,就會下沈。
為了維持赤道與極區的熱平衡,因此暖水會從海水上層流向極區(較輕);而冷水則相反,先下沈到深層(較重),才流向赤道地區。所以,當氣候暖化時,極區冰山融解後大量的fresh water進入海中,把極區的海水稀釋了,也減弱了此處海水的下沈。而溫度方面極區與赤道溫差變小,上層暖水流向極區的水流也會減弱,因此慢慢地停滯了溫鹽環流的活動。

image: Flickr user lvanvlee8,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.

停滯就停滯嘛!有什麼了不起?非也...因為這個環流除了扮演南北溫度平衡的角色之外,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用:

透過海水垂直的上升,可以將海水深層的養分,供給淺海區海洋生物的存活,淺海海洋生物吸收陽光,透過呼吸作用,會吸收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透過下沈,溶解二氧化碳於深水中,因而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在固定的含量,因為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(greenhouse gas),會引發溫室效應(greenhouse effect)進而造成global warming。所以一旦溫鹽環流減弱或停止,海面上生物缺乏養分而死亡,大氣中二氧化碳無法消化,就會累積在大氣層裡,因而造成大氣變暖...然後,融化極區的冰,降低海水濃度,一直循環影響。

而暖化會對全球造成什麼影響?他會改變現有的大氣環流平衡的結構,因而產生氣候或天氣上的劇烈變化。另一方面,當赤道地區暖海水流往北流動,也會影響到颶風生成的頻率與區域大小,留待下一篇再作介紹。

根據古地質的資料顯示,歷次氣候重大的變遷,都是跟溫鹽環流的活動異常,有非常密切的關連。而這樣的變異是多久才會累積呈現呢?他的時間尺度(time scale)是以百年為單位。就算變動較為快速,也要數十年才可能達成。電影裡面描述的是...七天!所以,當主角小憩在沙發上,被助理搖醒查驗結果時,才會有那樣驚異的表情。模式預報到底對不對啊?怎麼可能??

百年累積的異象,七天內呈現,世界不瘋狂才怪。

有關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的介紹:
http://www.windows.ucar.edu/tour/link=/earth/Water/circulation1.html

待續...
--
現有的model運算,遇到這樣的初始場與邊界,不會爆掉嗎?這model還真是棒!正常與巨變都可預報... XD

--
人生繁擾一場夢
但求浮雲一片白
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參(ptt3.cc)
◆ From: 128.8.10.141

====
註:
原文轉載於UMD板@ptt3.cc, mph所著之[心得] The day after tomorrow 觀後系列文(4)
于 Mon May 31 14:04:34 2004

0 comments:

張貼留言

 
Design by Free WordPress Themes | Bloggerized by Lasantha - Premium Blogger Themes | coupon codes